我是怎么阅读一本书的?
我是怎么阅读一本书的?
首先,由于职业的关系,我阅读的书籍分为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术书籍和非技术书籍。
在我看来,阅读非技术书籍是一件相当于他人的玩手机一样,是一种业余放松的活动,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。而阅读技术书籍,则是对专业领域的解惑,当然也是为了在工作中,社区交流中能发挥出自己专业的一面。
但是我们都知道,相比在社区中大家经常在开头先 Thanks for ...
, 最后再有的 Thanks again for ...
,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不那么友好的情况,就会演变为争论,那这个时候,专业知识就更重要了,有理说不明白,那也只能认输。因此,专业书籍在我的日常阅读中是占到 40%
左右的。还有一些阅读量是会分给一些牛人博客。最后就是一些非技术书籍了。
下面我结合阅读过的一些书籍,来分享我的阅读方法心得。
分类
拿到一本书,无论是什么类型,我都会先像看待一个需求一样,大概看一下,它是什么类型的?我一般分为两大类:
- 上下文连贯的,章节之间关系很强的,需要分配一个大块的时间,清醒的状态去阅读;
- 章节之间关系不大,结构松散的,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,任意场景去阅读;
怎么进行以上的分类?打开目录,扫一下。
以自己的经验,判断出章节之间的关系,有些明显是以时间叙事的,如一些人物传记,参考《黄河青山》,《先知三部曲》;
但是也有一些结构更松散的时间叙事,一个小节篇幅很小,比如《Make Something Wonderful》;
有些是层级结构分明的,《计算机网络-自顶向下方法》。
《黑客与画家》的目录就可以看出,这本书你从哪一页开始看都是可以的。
如果还是分辨不出来,那就再看下前言和序言,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一般会在前言有一些诸如,这本书适合谁,这本书应该怎么读等等的篇幅介绍。
参考《代码大全2》作者会建议哪一部分人群更适合或者更需要哪些内容,也说明此书可以从任何章节开始阅读。
如果还看不出来,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阅读了,在之后的阅读中去判断它。
参考《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》(DDIA),当你阅读完目录和前言,你以为这是一本严格按照层级关系递进的书,但是这本书的里有很多“回马枪”和“吊胃口”。
回马枪:提及前面的某一部分;
吊胃口:出现“我们将在后面的xx章节讨论这个”。
阅读这种知识量这么密集的书籍,最适合的就是每天早起进行阅读,在人头脑最清醒的时候,“回马枪”出现的时候,能更快反应过来,“吊胃口”出现,能在脑子里进行埋点。
阅读(时间分配)
经过上面的分类,我能基本根据类别,进行阅读。
- 上下文连贯的,章节之间关系很强的,需要分配一个大块的时间,清醒的状态去阅读
这种书籍,我会选择
- 在我每天早起的时候去阅读,我平时习惯在上班时间之前的一个小时留给自己分配,这是剔除出门之前的准备工作的,如洗簌之类的。这个时候,我就会用来阅读这类书籍,这一个小时多的时间,是我这一天中,还没有遭到其他信息轰炸的时间,是最清醒的时间段,当然前一晚的作息需要保证好。
- 休息日的一大块时间,这个时间内远离手机,社交媒体,邮件等能干扰注意力的因素,保证信息的摄入。
- 章节之间关系不大,结构松散的,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,任意场景去阅读
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任何场景去阅读了,
- 在通勤路上的时间,楼下等电梯的时间,吃饭时等待上菜的时间,午休或者晚上睡觉前的半小时。任何你在等待的时间,刚刚开始进行阅读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,这里我是每次拿出手机,抑制住自己点开其他软件的冲动,快速沉浸到书的具体内容里。不要小看每次打开书这个动作,养成习惯之后,大脑 🧠 会在你每次点开一本书的时候,切换到阅读模式。积少成多,慢就是快。
- 这个时候挑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也是很重要的,这会让你得到正反馈,每次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下次点开这本书也更有动力了。
写在最后
方法终究只是方法,最重要的还是要拿起一本书,拿起来,读起来。
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,还是开卷有益的,如果读了一本读不下去的书,恭喜你修正了自己的读书之路,去找下一本吧。